所謂試管嬰兒的技術是人工生殖技術的其中之一(如果有誤請告知),在國民健康署的「100年台灣地區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註1)中提到政府所針對人工生殖技術包括了四種方法,最常用的是所謂「試管嬰兒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ET )」,在資料中有超過99%接受治療的都是使用這個技術。
而人工生殖技術(因為有99%為試管嬰兒,所以後面就只接稱試管嬰兒)成功率在報告中其實分為兩種,「懷孕率」及「活產率」(註2)。
先不論治療者何種狀況平均來說懷孕率為36.9%,活產率為27.4%。(因為有99%均採用試管嬰兒技術,幾乎可以直接反應為試管嬰兒的成功率)
但其實這個成功率與接受治療者的年齡有很大的關係,下面的圖就表示治療者年齡和兩種成功率的關係,在過30歲後成功率就一直下滑。
30~31歲時候懷孕機率大約在48%上下;活產率約40%~38%。(因沒確實數據只能自行加上參考線,然後用目測…)
34~35歲時懷孕機率就降到40%;活產率約30%~32%。
36歲以後就在39%以下了;活產率低於29%以下。
38歲的懷孕機率約35%;活產率約25%。
40歲就只有25%了;活產率約15%。
因此差不多過38歲以後,每增加兩歲,懷孕機率會掉10%。我想這對很想要有小孩的爸媽都會很擔心這樣下降速度。如以上述的統計數據,可以表示懷孕率和活產率和年齡有滿強的負相關性(統計術語:負相關,年齡增加則成功率下降),如果真的想嘗試試管嬰兒技術的真的要及早。
想瞭解更多有趣且詳細數據,例如四種不同技術的差別、產雙胞胎的機率,寶寶體重的機率都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的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
當我再使用GOOGLE搜尋上述資料時,我分別使用「試管嬰兒 成功率」和「人工生殖 成功率」兩組關鍵字,找到的結果分別如下兩張圖:
如果使用「試管嬰兒 成功率」GOOGLE告訴我們有找到約1,450,000筆的資訊,而使用「人工生殖 成功率」只有657,000。而且搜尋試管嬰兒的關鍵字比較沒有政府的統計資料,大都是經驗分享,我從第一頁的內容其實沒有辦法瞭解太多比較真實的數據,都是經驗概估,也沒有提到年齡和成功率的關係。
這個過程讓我想到,政府統計在用詞方面的與一般百姓瞭解的用詞的差距,而且這些差距會讓百姓無法得到政府這些重要的統計數據。如果用政府和其委託學者的角度去提供統計報告(註3),有時真的很難與百姓生活連結,反而浪費了這些寶貴的資料。所以真心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加快政府公開資料的動作和強度,透過民間的力量,讓這些寶貴的資料能讓幫助更多人。
想瞭解更多公開資料的訊息可以參考 Open Data @ Taiwan(http://www.opendata.tw/)
註1:另一種常見的技術「人工授精」則沒有包含在這份統計資料和報告。
註2:懷孕率就是指治療後有懷孕的比率。而活產率則是能生出活產嬰兒的比率。
註3:政府許多專業統計或研究報告都會委託專家學者撰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